Search

【有五種人不適合看《無聲》】
 
看《無聲》前,我以為自己能夠撐得住。
  • Share this:

【有五種人不適合看《無聲》】
 
看《無聲》前,我以為自己能夠撐得住。
哈哈~有韓國電影《無聲吶喊》的經驗!這次一定沒問題。
 
步出戲院時,我一臉死灰,遇到電影公司的朋友問我:「覺得怎麼樣~?」
 
以往我都會跟她聊幾句看後感,這次看完《無聲》,我只說:「不行,給我平伏一下…」就回家了。
 
豆姐一言不發,直至開車回家時她說:「我不能接受這套電影,太殘忍了…為什麼沒人救他們、為什麼沒有英雄出現、為什麼沒人反抗、為什麼不能大團圓結局?!」然後她就默默的在擦眼淚。
 
所以,在看《無聲》之前,如果你是以下幾類人,我建議你要有心理準備:
 
1)覺得世界是美好、正義、簡單的人

《無聲》是改編自2011年真實發生的電影,事發在一間聽障學校,涉案多達164人,受害者佔92人。當想到現實竟然發生這種事,這種人應該沒法接受。受害同學們有嘗試過求救,只是學校的老師漠視事件,校長為了學校聲譽將事件壓下來。
 
以集體欺凌作例子,對方的人數比你多,其他同學取笑你,老師、父母不相信你。你能反抗嗎?他們是聽障人士,不是說轉校就轉校。
 
 
2)我想好好哭一場所以看《無聲》
這電影並不會令你哭到崩潰,因為整套電影的節奏和拍攝手法都很抑壓,從頭到尾,它連給觀眾爆發情緒的機會都沒有。
 
 
3)以為「同病會相憐」的人
有朋友看完《無聲》說:「他們大家都是聽障,為什麼還要互相欺負?」人會有欺凌,聽障人士也會有。沒人說過同病會相憐,有障礙就要互相幫助。故事中就有同學間的欺凌、性侵事件發生。
 
 
4)認為「反抗或逃走」就沒事的人
對於聽障人士來說,外面的世界,比起聽障學校內的欺凌更加恐怖。學校是他們唯一的避難所,他們寧願被同學欺凌,也不要遭受歧視。
 
你能想像,在四周圍都是喪屍的世界,你住在避難所,你被欺凌、性侵…你能夠離開嗎?
 
 
5)一定會有正義的人來阻止吧?
每次看到性侵或欺凌事件,我們都會問:「怎麼可能會發生這種事?受害者不能反抗嗎?要是我的話,我一定會反抗到底!」
 
故事中有正義的王老師很想幫助這些學生,可是困難重重,因為周遭的人全部都是幫兇。校長、老師、職工、跟車老師…只要其中一個涉事人沒有站出來,壞事就會繼續發生。
 
當種下「惡」的根,就會種出很多的「惡果」。
而惡果又會掉在地上,長出新的「惡樹」。
 
做好人很難,做壞人很容易。
就像在一盆清水加幾滴墨水,你想清理它已經很難了。
反而…將整盆水變黑比較快。
 
你覺得視而不見很荒謬嗎?香港近年發生的事…
有很多人都有「反正沒影響我的日常生活」的心態。
 
 
總結:以上五種人不太適合看《無聲》,否則會毀掉你的價值觀與道德觀。
 
**微劇透注意**
我特別想談的是,劇情最有爭議的事。受到校職員性侵的同學小光,竟愛上校職員。
 
以及被同學性侵的女主角貝貝,隔天繼續跟同學們玩耍。寧可做手術避免被性侵後會懷孕,也不想辦法停止被性侵。
 
聽起來好像很荒謬,但這其實是我們人類大腦的機制。當我們遇到超越可以承受的傷痛時,思想就會扭曲,強行令這件事變得更容易接受。
 
例如小光,他被校職員性侵,他覺得丟臉,沒法接受,於是思想扭曲,愛上性侵他的人。因為只要愛上他,自己就不算被性侵了。
 
很多校園欺凌,都會以「玩」作藉口,就連受害者都說「我們只是在玩。」因為只要接受這種「玩」,他就沒有被欺凌,問題就會解決了。
 
我很喜歡電影的結局,雖然是沒法接受。但我寧可讓觀眾們都沒法接受,維持窒息的感覺,總比離場時鬆一口氣說:「幸好事情已經解決了~安心~」
 
這世界有些人聽不見,更多人裝作沒聽見。
以為置身事外?其實你也在…一起玩…
 
*非廣告*
雖然《無聲》在11月19日才正式上映
但各大戲院已有優先場!希望大家不要錯過!
 
訂閱Patreon,送小說送精品
看更多文章故事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Bluegodzi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小說、專欄作家、編劇、推出20本小說,《阿公講鬼》曾奪小說金閱獎。多個廣告編劇,電影《醉後愛上妳》編劇。作品《假若愛情有期限》Viutv改編成劇集。
View all posts